当地时间2017年3月15日~18日,于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第十五届St.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的学术内容丰富精彩,在精准医学的背景下,围绕乳腺癌治疗的“加减法”这一主题引起了众多参会学者的共鸣。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
当地时间2017年3月15日~18日,于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第十五届St.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的学术内容丰富精彩,在精准医学的背景下,围绕乳腺癌治疗的“加减法”这一主题引起了众多参会学者的共鸣。
在16日会议期间,肿瘤瞭望前方报道团队特别邀请到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江泽飞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刘强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诊疗中心刘真真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青年医生刘引,就乳腺癌治疗“加减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发表了中国专家的观点。
左起:江泽飞教授、刘真真教授、刘引医生、刘强教授
乳腺癌外科和放疗的“加减法”
(建议在WiFi下观看)
从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来看,随着我们对乳腺癌分子生物学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发现乳腺癌其实是全身性疾病,因此外科治疗一直是在做“减法”。
以往通过增大切除范围的“加法”,乳腺癌的生存率从原来的10%~20%提高到30%~40%。但是,随着系统治疗越来越强大,手术反而越做越小了。
另一方面,乳腺癌手术的“加法”也有合理存在的空间。比如BRCA突变患者的预防性对侧乳房切除,是很好的科学理念。但是,如何筛选合适的病人,社会伦理学是否接受,基因检测是否标准都还有待探讨。
乳腺癌放疗也逐步向更加精准的方向迈进,比如加速放疗、区域放疗等技术开展的很多,质子重离子技术也有部分应用。放疗理念上,要么照的短一点,要么照得快一点,要么照的少一点。而对于术中放疗,有一定的优势,但还需要探索。
乳腺癌内分泌和靶向治疗的“加减法”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加法”最近提的比较多,对于年轻乳腺癌或高危患者,增加卵巢功能抑制可以进一步改善预后。
而在延长内分泌治疗时间方面,近年来的尝试很多,考虑到ER阳性患者的复发周期长,以及复发与年龄相关。因此,对于年轻的,ER阳性比较高的乳腺癌患者,5年内分泌治疗结束后可以考虑延长治疗。尤其是能耐受5年治疗的患者,继续使用的依从性也比较好。
对于靶向治疗,对HER2阳性患者采用以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治疗。而在新辅助或辅助领域,帕妥珠和曲妥珠的双靶向方案可能提供更进一步的疗效改善。但是,目前还没有比较理想的可以预测或指导单靶向或双靶向用药的生物标志物。
目前来看,无论是双靶向还是单靶向,治疗后的肿瘤退缩、生物标志物改变等可能是比较实用的疗效评价手段。
乳腺癌化疗的“加减法”
对于HER2阳性的患者,确定了抗HER2靶向治疗后,化疗应该做“减法”。
而对于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和辅助治疗都还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BRCA突变阳性的人群,在蒽环和紫杉的基础上,似乎增加铂类化疗能够提供更多的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