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晚期肾癌论坛(China Advanced Rcc Symposium,CARS)于8月7~8日在苏州顺利召开。会上,我们特别邀请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周利群教授介绍了中国晚期肾癌的治疗模式与挑战、新型靶向药物、依维莫司的二线治疗及疫苗的最新进展。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肿瘤瞭望》:请您谈谈中国晚期肾癌的治疗模式以及面临的挑战?
周利群教授:晚期肾癌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挑战性问题,现在的治疗模式以手术切除为主;姑息性手术治疗即切除原发灶,然后进行靶向治疗;不能手术治疗的即进行靶向治疗。靶向治疗的方式一般是序贯治疗,很少谈及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有其存在的问题,副作用的问题和费用的问题,所以临床上基本不选择联合治疗。序贯治疗,即一种TKI之后再用另一种TKI或mTOR抑制剂,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证实了序贯治疗的有效性。大家现在比较推崇的是TMT治疗方案,即TKI-mTOR-TKI,其对晚期肾癌的疗效是不错的;相比较而言,TT或TTM比TMT治疗的效果稍差,毒副作用稍大。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靶向药物比国外上市的靶向药物少得多,可供临床医生选择的较少,而国外可供选择的靶向药物相对较多。目前,在国内上市的TKI非常有限,如舒尼替尼、索拉菲尼等,mTOR抑制剂只有依维莫司。我希望尽快把国外经验丰富的药物引入国内,为肾癌患者,尤其是晚期肾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工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我们连药都没有,谈何治疗。所以,对国内泌尿外科医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缺乏可供选择的药物。
《肿瘤瞭望》:靶向治疗新药培唑帕尼于2009年就获得了FDA的批准用于晚期肾细胞癌患者。您怎样看待培唑帕尼在中国的上市以及上市之后更适合哪些患者使用?
周利群教授:培唑帕尼于2009年就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而目前还未在中国上市。实际上,我们看到EAU、NCCN等指南都推荐培唑帕尼为一线用药,对肾透明细胞癌最有效,推荐等级为ⅠB,对于肾非透明细胞癌的治疗,EAU指南推荐培唑帕尼为一线用药。因为许多研究(如PISCES研究、COMPARZ研究)已经证实了培唑帕尼对肾透明细胞癌的疗效,而对于肾非透明细胞癌的疗效虽然不如对肾透明细胞癌的疗效好,但是与安慰剂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总之,从已有的文献资料和国际上的指南来看,培唑帕尼能作为肾透明细胞癌以及肾非透明细胞癌的一线治疗,希望培唑帕尼能很快在中国上市,造福于我国晚期肾细胞癌患者。
《肿瘤瞭望》:对于晚期肾癌一线TKI治疗药物耐药后,依维莫司作为二线治疗疗效如何?对比其他二线治疗药物,依维莫司有哪些优势?
周利群教授:从文献和我们自己有限的经验来看,作为序贯治疗的二线治疗,依维莫司的效果还是不错的。首先,其疗效好于TKI-TKI序贯治疗;在毒副作用方面,TKI-TKI序贯治疗的毒副作用存在累加,但是TKI-mTOR治疗模式从TKI到mTOR的转换就没有毒副作用的累加作用。总之,目前从国际文献及我们自己的临床经验来看,TKI-mTOR序贯治疗比TKI-TKI序贯治疗相对好一些。
《肿瘤瞭望》:疫苗治疗曾一度备受争议,晚期肾癌疫苗相关研究是否有新的进展?
周利群教授:十年前,曾经有肿瘤疫苗,也用过一段时间,但当时国内外都没能得出具有说服力的数据。目前,疫苗还是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的,比如树突状细胞等。解放军307医院有一个生物治疗中心,我以前觉得生物治疗距离我们对患者的实际治疗比较遥远,但是参观之后,我觉得生物治疗,比如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还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的。肿瘤疫苗治疗,国际上仍处于研究阶段,虽然目前国内只有几所医院能够真正将其应用于患者,但我国研究者也总结了经验,发表了文章,也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对绝大多数泌尿外科医生来说,生物治疗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距离患者的临床治疗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不管怎么样,对晚期肾癌治疗还是有一线希望的。目前疫苗研究主要用于靶向治疗失败的患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希望能尽快看到他们的试验数据及研究成果,将生物治疗用于患者的临床治疗。